「磨杵成针」的成语故事

“磨杵成针”的成语故事: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常是把书本一抛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觉得好奇问她

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磨杵成针」的成语故事,可以收藏起来,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磨杵成针”的成语故事: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常是把书本一抛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觉得好奇问她做什么,老婆婆告诉他要磨成绣花针,李白深受感动,从此就用功读书,终于成为文豪

磨杵成针的主要内容
比喻做事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取得成功。摘自36文:36ting.cn
<>译文
原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译文: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注释:
眉州:今四川眉山一带
世传:世世代代相传
李太白:即李白,唐代大诗人,字太白
去:离开
媪:老年妇女
方:哪里
铁杵:铁棒
杵: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棒
解释:
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摘自36文:36ting.cn
磨杵成针所代表的故事是什么简短一点
  唐代大诗人李白小的时候很聪明,到十岁时就读了很多诗书,但他也非常贪玩,不能全神贯注地读书,常常放下书本出去玩.有一天,李白读了一会儿书,就又溜到外面闲逛起来.在一条小河边,他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不停地磨一根钱棒.李白很纳闷,便问道:“老婆婆,您为什么磨这铁棒呀?” 老婆婆抬头看了他一眼,说:“孩子,我要把它磨成绣花针!”  李白听了很吃惊,问道:“啊,这铁棒这么粗,您要把它磨成绣花针,什么时候才能磨好呀?” 老婆婆笑了笑,继续耐心地对他说:“我这样不停地磨下去,这铁棒就会越来越细.这铁棒和以前相比已经细了不少,总有一天我会把它磨成针的.” 磨杵成针常用来比喻做事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取得成功摘自36文:36ting.cn
磨杵成针全文的翻译
原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汉(氏)岩。译文: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解释: 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出处: 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有疑问 请在线交谈 祝你天天开心 心想事成 O(∩_∩)O ...摘自36文:36ting.cn
磨杵成针近反义词
反义:一蹴而就 近义:滴水穿石滴水穿石_成语解释【拼音】:dī shuǐ chuān shí【释义】:水不断下滴,可以闹穿石头。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成功。摘自36文:36ting.cn
诗人李白磨杵成针的故事
铁杵磨针典故:
唐朝着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拓展介绍:
1、“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2、出处: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传说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就放弃了,“经过这条溪水,苏老太太正在磨铁杵,问他,说:‘想做针。’金星很感动,返回完成学业”
3、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拼音:zhǐ yào gōng fū shēn,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 。用法 : 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4、启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做事要持之以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磨杵成针摘自36文:36ting.cn
磨杵成针什么意思
原话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磨杵成针形容人经过不懈的努力用持之以恒的毅力将非常艰难的工作做成,将不容易干好的事情干好比喻,做好事情需要有毅力,付出努力。摘自36文:36ting.cn
铁块磨成绣花针用什么成语形容
答案:铁杵成针、磨杵成针。
  磨杵成针
  mó chǔ chéng zhēn
  【解释】把铁棒磨成了针。比喻做任何艰难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够克服困难,做出成绩。
  【出处】《潜确类书》卷六十:“李白少读书,未成,弃去。道逢老妪磨杵,白问其故。曰:‘欲作针。’白感其言,遂卒业。”
  【结构】补充式
  【用法】补充式;作谓语;含褒义
  【近义词】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反义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例句】没有~的毅力,学问上就不可能有很深的造诣。
  【英译】grind mortar into a needle摘自36文:36ting.cn

成语“磨杵成针”扩展:

近义词: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成语注音:ㄇㄛˊ ㄔㄨˇ ㄔㄥˊ ㄓㄣ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造句:没有磨杵成针的毅力,学问上就不可能有很深的造诣。
反义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日文翻译:槌(つち)をみがいて針(はり)にする
成语用法:磨杵成针补充式;作谓语;含褒义。
感**彩:中性成语
成语解释:把铁棒磨成了针。比喻做任何艰难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够克服困难,做出成绩。
成语读音:mó chǔ chéng zhēn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繁体成语:磨杵成針
成语结构:补充式成语
成语出处:明 杨慎《七星桥记》:“矢磨杵成针之志,徼折梅寄慲之灵。”摘自36文:36ting.cn
成语简拼:MCCZ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俄文翻译:капля камень точит
英文翻译:grind mortar into a needle
本篇文章字数约3442字,“「磨杵成针」的成语故事”的介绍就到这里了,后面我们会收集整理更多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