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成语故事的俄语翻译(与大器晚成相反的成语)

“大器晚成”的成语故事:袁绍身边的一位门客,名叫崔琰,他从小喜习武艺,到了23岁才开始读《论语》、《韩诗》,求师学习。由于他刻苦努力,学问也逐渐多起来。当时袁绍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器晚成」成语故事的俄语翻译(与大器晚成相反的成语),欢迎大家分享。

“大器晚成”的成语故事:

袁绍身边的一位门客,名叫崔琰,他从小喜习武艺,到了23岁才开始读《论语》、《韩诗》,求师学习。
  由于他刻苦努力,学问也逐渐多起来。当时袁绍的士兵非常残暴,掘开坟墓将尸骨暴露出来。崔琰劝说袁绍不要这样做,袁绍认为他说得对,封他为骑都尉。后来,崔琰跟随曹操,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
  在他作尚书时,曹操想立曹植为嗣子,而崔琰反对,他说:“自古以来的规矩是立长子,怎么能立曹植呢?”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尽管是亲属他也不偏袒,曹操十分佩服他的公正,崔琰有个堂弟叫崔林,年轻时既无成就也无名望,亲戚朋友都看不起他,可

大器晚成是多大年龄?
你好,大器晚成,通常是指45岁以后。多数人认定人超过45,在做什么都难以有所成就了。比如,仕途,财富等等。希望能够帮到你。内容来自36文网:36ting.cn
“大器晚成”后面一句是什么?
《老子·四十一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大器晚成】谓贵重器物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常比喻大才之人成就往往较晚。《老子》:“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王充
《论衡·状留》:“大器晚成,寳货难售。大崇一朝辄成贾者,菜果之物也。”《三国志·魏志·崔琰传》:“

从弟

,少无名望,虽姻族犹多轻之,而

常曰:‘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二:“暮年方妙者,乃大器晚成尔。”《儒林外史》第四九回:“二位先生高才久屈,将来定是大器晚成的。”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一:“最后,那驰名的‘白杏’用绵纸遮护着下了市,好象大器晚成似的结束了杏的季节。”内容来自36文网:36ting.cn
为什么说大器晚成?
大器晚成指的是在经过了时间的磨砺凭借自己的刻苦一点点迈向成功,而经过时间的磨砺的人就有了迈向成功的资本,所以说大器晚成。而早成功的人除了克服自己容易自满浮躁的心以外还需要有着从不间断的努力不断为自己寻找新的目标,因为在现在的社会里原地踏步就等于退步,在天才的人不努力也是不行的。内容来自36文网:36ting.cn
大器晚成,终必远至是什么意思
历来少年得志者无不令人称羡,然而若能大器晚成,则更令人钦佩。年迈之际,还能守着一份信念和执着,着实不易。大器晚成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dà qì wǎn chéng,原意“铸造越大的器皿(如鼎、钟)越晚成型。”喻指“越是大才能的人通常越晚成功。”出自《老子》。[yuǎn zhì]  远至,出处《三国志·魏志·崔琰传》,谓日后能大内容来自36文网:36ting.cn
大器晚成是什么意思
大器晚成 [dà qì wǎn chéng]本词条是多义词,共3个义项大器晚成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dà qì wǎn chéng,原意“铸造越大的器皿(如鼎、钟)越晚成型。”喻指“越是大才能的人通常越晚成功。”出自《老子》。出处《老子》释义越是大才能的人通常越晚成功成语解释大器:比喻大才能内容来自36文网:36ting.cn
大器晚成什么意思?
大器晚成大器:比喻大才。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也用做对长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话。大器晚成原意是铸造越大个头的铸件(如鼎、钟)所需要冷却凝固时间就越长,冷却时间足够长,铸件方能“成器”。现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内容来自36文网:36ting.cn
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什么特点
聪明早慧,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而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人的身心不同的发展期现象,心理学家就此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 对个体某一方面的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成绩,并能充分发挥个体在这一方面的潜力。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内容来自36文网:36ting.cn
大器晚成的含义
大器晚成[ dà qì wǎn chéng ]大的器物要经 过长时间的加工才能做成。后比喻能成大事的人成就显露得较晚。《老子 四十一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内容来自36文网:36ting.cn
为什么有人会大器晚成
分两种人 1.前半生堕落,没有追求,但是有天资,有一天顿悟,发愤了,而成大事,美其名曰“大器晚成”其实 就是说着好听,哈哈。2.于愚钝但勤奋和坚持的,这种人极其具有坚忍力和梦想,他们 的成功是值得我们尊敬的,那是汗水和泪水铸成的,我们这些人没切身经历是无法体会的。内容来自36文网:36ting.cn
大器晚成是什么意思?
大器晚成大器:比喻大才.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也用做对长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话.大器晚成原意是铸造越大个头的铸件(如鼎、钟)所需要冷却凝固时间就越长,冷却时间足够长,铸件方能“成器”.现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请内容来自36文网:36ting.cn
大器晚成的故事?
再有问题直接查词典和百科吧【出自】:《老子》四十二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故事1: 袁绍身边的一位门客,名叫崔琰,他从小喜习武艺,到了23岁才开始读《论语》、《韩诗》,求师学习。 由于他刻苦努力,学问也逐渐多起来。当时袁绍的士兵非常残暴,掘开坟墓将尸骨暴露出来。崔琰劝说袁绍不要这样做,袁绍认为他说得对,封他为骑都 尉。后来,崔琰跟随曹操,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在他作尚书时,曹操想立曹植为嗣子,而崔琰反对,他说:“自古以来的规矩是立长子,怎么能立曹植呢?”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尽管是亲他也不偏袒,曹操十分佩服他的公正,崔琰有个堂弟叫崔林,年轻时既无成就也无名望,亲戚朋友都看不起他,可是崔琰却很器重他,崔琰常对人说:“才能大的人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崔林将来一定会成大器。”后来,崔林果然当上了翼州主簿、御史中丞,还在魏文帝手下任过司空。 故事2: 东汉时,有一个名叫马援的人12岁就失去了父母,靠他哥哥抚养长大。马援少年有志,可天性并不聪明。当时,同村有个叫朱勃的人,与马援年纪相仿,却能口诵《诗经》《尚书》。马援见此,自愧不如,于是就向哥哥提出要去边疆放牧。哥哥十分了解弟弟,他安慰弟弟说:“你是很有才干的人,只要奋发努力,克服自卑,时间久了,定成大器。”马援听后,发奋学习,坚持不懈,终于在55岁时被封为伏波将军。在东汉建立的过程中,马援屡建奇功,成为了“大器晚成”的名将。内容来自36文网:36ting.cn
大器晚成是什么意思
大器晚成 [dà qì wǎn chéng]本词条是多义词,共3个义项大器晚成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dà qì wǎn chéng,原意“铸造越大的器皿(如鼎、钟)越晚成型。”喻指“越是大才能的人通常越晚成功。”出自《老子》。出处《老子》释义越是大才能的人通常越晚成功成语解释大器:比喻大才能内容来自36文网:36ting.cn

成语“大器晚成”扩展:

成语解释:大器:大的材料;比喻人才。原指大的材料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后指能担当大事的人要经过长期锻炼;成名往往较晚;也用作对长期不得意的人的一种安慰。
造句:二位先生高才久屈,将来定是大器晚成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九回)
反义词:不堪造就、冥顽不灵
成语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内容来自36文网:36ting.cn
成语注音:ㄉㄚˋ ㄑ一ˋ ㄨㄢˇ ㄔㄥˊ
日文翻译:たいきばんせい
近义词:后生可畏
其他翻译:un grand génie ne se révèle que tardivement
成语简拼:DQWC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谜语:百岁挂帅;夜校出人才
成语读音:dà qì wǎn chéng
英文翻译:A great man will succeed late in life.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错字纠正:器,不能写作“气”。
感**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大器晚成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年纪大才成才。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这首「大器晚成」成语故事的俄语翻译古诗,字数约3779字,你收藏起来了吗?更多相关请关注本网站。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