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保卫战惹不起我躲还不行吗
爱情保卫战之惹不起我躲还不行吗
躲就是逃避,不是保卫战了。既然是战争,就不要当逃兵,否则,这就不叫保卫战,叫倒垃圾。
有一期《爱情保卫战》中,有一位贺先生吐槽妻子鲁女士控制欲极强,他的人生完全被妻子安排了,不断对自己的衣食住行管得死死的,头发被他剪成了半厘米长,穿衣服只许穿衬衫,钱包里最多不能超过200块钱,贺先生觉得自己很窝囊,就是个耙耳朵,心里虽然觉得委屈,但他愿意让妻子这样管着自己。
只是现在妻子,不仅是用这种方式管自己,还用这种方式管着自己的儿子,他担心自己的儿子成为下一个他,到无尽的伤害。
贺先生历数妻子对儿子的管教:儿子想买一个美羊羊图亲的文具盒,可是妈妈却认为孩子是个男孩一定要给他买喜羊羊图案的,她经常翻看儿子的QQ,私自翻看儿子的东西,甚至有时跟踪儿子。
有一次儿子和同学打篮球时,不慎被别的同学把脸抓破了,妻子就跑去找老师要说法,弄得儿子在同学面前都抬不起头来,老师也不敢大胆管教儿子了。
妻子还不给儿子任何的零花钱,有一次儿子和同学进行AA制聚餐,他给了儿子30块钱,可是妻子却又悄悄的跟在儿子后面,来到他们吃饭的地方,站在饭店门口守着儿子,儿子回来以后生气极了,就跟妻子吵了一架,已经放言再这样限制我的自由,让我在同学面前丢脸,我就离家出走。
可是妻子却有自己的一套理由:你是我儿子,我为什么不能管你?我为什么要管你呢?正因为我爱你,我才会去管你,是别人,我还不管他呢!
于是他向《爱情保卫战》节目组的专家申请帮助:让他们能劝劝自己的妻子,改变自己的这种管教方式,他担心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会被妻子的这种管束而受到伤害,甚至会走向极端,害了孩子的一生。
这种以爱的名义伤害,以对对方好为由不断地控制对方,反而让对方总想逃离你的掌控,因为过度的控制与保护让对方失去了尊严,失去了自由。
01过度的关注让孩子失去尊严
无独有偶,电视连续剧《少年派》中,林妙妙的母亲王胜男的做法与鲁女士如出一辙。
女儿林妙妙进入精英中学成为住宿生,她担心女儿例假来临时会肚子疼,打电话去跟生活老师提醒女儿要记得喝糖水,要注意保暖,引得宿舍的同学认为林妙妙还没断奶似的,可是这还不够,她又担心女儿在学校的教室里面会喝凉水,又打电话叫班主任赵老师提醒妙妙不要喝凉水,班主任在班上强调所有学生都要过生活关,每个月那几天是不是希望大家帮你记住啊?全班同学哄堂大笑,甚至有男生笑话他们地会有大姨父,而林妙妙却无地自容。
林妙妙打电话朝着母亲吼道,我的生理期让全世界都知道了,你怎么就揪着我不放呢?你能不能关注点别的事情,我以后考上大学就躲得你远远的。
王胜男过度的关注让林妙妙在同学面前失去尊严,她才会朝母亲表示自己的不满。
同样,鲁女士对儿子的过度关注,偷看他的QQ,跟踪她的行踪,到学校找老师***,和同学聚餐站在饭店门口等等行为,像一个间谍一样天天监视着孩子,对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一份不信任,是一副沉重的枷锁,是对孩子的不尊重。
所以孩子才会想脱离这个被约束的环境,甚至大喊着要离家出走,考上大学,离家远远的,实际上就是不想被别人绑架自己的人生。
02破坏孩子的建立的正常关系
鲁女士的强势介入孩子的生活圈子,站在饭店门口看着儿子,到学校找老师谈划伤等行为,把建立好的正常的人际关系给打乱了,甚至让儿子的无法在自己生活圈子里正常的学习生活。
试想孩子们打篮球踢足球等体育活动哪有不磕着碰着的,弄点小伤就找上门去,以后谁还敢和你玩,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呀,大家都离这孩子远远的,那他就只有离群索居,一个玩伴都没有。
有个这样的妈妈,生了两个女儿以后才生了一个儿子,对儿子疼爱有加。在家里,只要是儿子哭了,那么必须两个女儿欺负了儿子,一定会惩罚两个女儿。
多次受到惩罚以后,两个女儿学乖了,离妈妈的宝贝儿子远远的,有任何好吃的,好玩的,从不跟这个弟弟分享,儿子在家被两个姐姐孤立,从小就没有玩伴,整天沉默寡言,有点衰。
到了上学年纪,一进学校就向老师提出他年龄很小,体质很弱,不要让别的同学碰她的儿子。老师只能遵照她说的所有同学不要碰这个特殊的孩子,久而久之,她的儿子在学校也没了朋友,总是默默的坐在教室的一角,孤单冷清,毫无生机,简直就是个老小孩,老气横秋。渐渐地小孩产生了心理疾病,不愿意见人,不愿与人交流,眼光也呆滞起来。
做父母的常去干扰孩子的生存环境,破坏孩子建立的正常关系,扰乱孩子的生活圈子,最终受害的将是孩子。
03不用权力压,不用爱绑架,给孩子选择权
鲁女士总是以我为什么要管你,是因为我是你的妈妈,我生了你,就要负责任,我有权利管你。
一方面用自己的权利去压制孩子,让他服从于自己的安排,这孩子已经渐渐长大,有的事情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他已经到了断奶期,不必要我们事无巨细的关注,应该给他以成长的空间,让他们有自己的判断力,让他们自己的羽翼长得丰满,才能够真正的成长。
鲁女士还以因为我爱你,我才会去管你,用爱去绑架孩子,无异于以爱的名义去伤害孩子。
其实我们大可以在孩子出现问题时,说出自己的意见,但是选择的权利还是由孩子自己决定,这样孩子才会感受到自由,才会得到尊重,才能有正常的人格。
孩子长大后才会有担当,有责任感,才能成为顶天立地的人。
现在的孩子上什么学校,家长说了算,上什么兴趣班,父母早为她挑好了。
高考报志愿选什么学校?选什么专业?有多少孩子自己会选择?
那就是因为从小到大没有选择的权利,也没有去思考怎样选择,所以就失去了这种选择与判断的能力。